Monthly Archives: November 2015

“假如父母想要生二胎”演讲

这是我们“管理学概论”课上演讲的题目,刚刚演讲完,又被老师指出”内容太多、语言比较啰嗦、条理也不是很清楚,有些内容分散在几个地方,或者反复提到“。下面写演讲稿:

无需假设,这是我面临的实际情况。

前阵子,二孩政策开放,引起全民热议。最早,我妈只在QQ上说,“你爸被学校同事鼓动的想生二胎“。我说”我没意见“。我想,生不生孩子,是他们的事儿,他们想生就生吧。后来,我父母专门打电话跟我讨论这个问题,还生怕被我舍友听见没面子,结果舍友还是听见了,以为我这么早就和男朋友讨论生二胎。

后来我搜了下知乎,看到很多关于要不要支持父母生二孩的提问,思考后改变了主意,我不支持父母生二孩。我是独生子女,父母想生二孩可以理解。计划生育政策在我们那个年代正严格,父母都是有工作的,不敢冒丢饭碗的风险,只好一直等待。

但现在,我20岁,我妈妈43岁,我爸爸47岁,再生一个小孩,我都像孩子他妈了,到时候去开个家长会都会被说”你爷爷奶奶好年轻“。而且,以后二孩20岁,父母都60几岁了,我觉得对小孩也很不公平。父母、我、二孩,年龄相差太大。

其次,高龄产妇生孩子的风险是要充分考虑的。”女性一生大概有400个卵母细胞,这些卵泡用一个就少一个。女性在35岁以后,自然生育力开始下降,30岁以前女性每个月经周期自然受孕几率20%~25%,40岁以上受孕几率就只剩下1%了,大部分女性在绝经前数年就失去了生育能力。另外,就算怀上了,早产、流产、死胎的概率都成倍提高;到足月了,产程延长、难产、产后出血的风险也很大;好不容易生下来了,染色体异常/先天性畸形儿的概率也提高,最出名的就是21三体综合症。此外孕妇患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的几率也增大。而高龄父亲,虽说风险小,但存在提高胎儿自发性流产、染色体异常、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我爸爸常年抽烟喝酒,身体也不好,我觉得他们现在生小孩,对小孩也不好。

第三,考虑到父母的晚年生活幸福。好不容易养大一个我,又再生一个?还要辛辛苦苦20年,对他们的精力和财力都是一个考验。我想父母还是过一个轻松的生活,不要再为了孩子抛弃自己的生活。

而我妈转述了这些理由,我妈妈也说她也不想生,累,也不会拿自己冒那么大的风险。

这个月的科大家长会,父母来合肥,我爸又要找我讨论这个问题,显然他非常想生,并且他无视我妈妈的态度。因此,我要为我妈发生,如果这种情况下我表示无所谓,尽管我妈不愿意,可能她的声音还是会被无视。

我爸扯的都是我无法理解的理由,由于他是上门女婿,这是他的心病,一直以来他总觉得很没面子。为此,我中学的时候改了姓,由”石静宁“改成”张静宁“,改成跟我爸姓。他说生二胎是为我好,减轻我以后的负担。生个二胎姓石,对我外公外婆(我叫爷爷奶奶)有个交代。否则香火延续怎么办?否则以后我要生三个孩子,一个姓石,一个姓张,另一个跟着我丈夫姓。我实在搞不清他为什么整天揪着姓氏的问题不放,对我而言姓不就是一个人名字的一部分吗?我讨厌那些农村亲戚啊、香火啊什么的关系。实在是太传统、太封建了。总之,我断断不认可生二胎是为我好的观点。更是为他整天考虑姓氏问题,无视我妈妈高龄产妇的危险性感到愤怒。他说”我和你妈妈生孩子,没问题“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至于其他可能的好处,比如生二胎能够让独生子不寂寞,我都已经20岁了,这个好处显然不成立。另外,生二胎可以分担独生子女的赡养老人的压力,我觉得父母能把二胎养大都不容易了,分担压力还是别指望了。也许我还得帮一把。。

所以,那天晚上的讨论,最后因为我不坚决反对告终了。回家以后,我爸爸不再整天提生二胎的事儿,反而是我妈妈,上次打电话她说她还有些犹豫。。。真是无奈,现在生也许不是困难的,以后还要养20年啊!!

如果我这样讲,是不是从时间上、表达上、结构上,都会更好些?@席正

贺卫方中科大讲座取消事件

Screenshot_2015-11-26-01-17-22

认识吴明卫老师,是因为上周我发了贺卫方中科大讲座被取消的微博,吴明卫老师来找我。

其实在讲座这件事之前,我并不了解贺卫方是谁,因此也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反对、为什么学校要取消。后来由于微博被贺转发,爆炸似的引起了一堆评论,于是明白原来和政治有关。这是我第一次触动到政治的神经、搞了个“大新闻”,有些激动,有些担心,但学校并没有来找我、也没有做出公开回复。

由于我对法律、政治、历史知识欠缺太多,根本没有概念,没办法参与其中,只好默默关注这件自己意外引爆的社会事件。和吴明卫老师聊天中,他了解到我阅读不足,便给我推荐了一些人文方面的书,十分感谢。

由于这件事,让我开始思考大学的精神,学术自由与思想包容,不禁对现状有些失望;因为政治干预学术,自己又对政治这边毫不了解(我不知道用“政治”这个词是否恰当),于是觉得有必要读读这方面的书。所以,当吴明卫老师给我发一些书单、一些他关于教育的微博,我很认真的去看。

总之,这件事对我正面影响居多。

《幸福了吗》读书笔记

本来11月10日还想写读书笔记,结果双十一凌晨剁手剁得睡不着…于是抛到脑后QAQ。上周末又忙成狗,于是就拖到现在。

  01 我在CCTV,是主人也是过客

之所以读这本书,是因为【新闻学概论】课上老师给我们读了这一段,描述美国“9·11”事件中央电视台的沉默与失语:
一位中年女性很愤怒地推开我办公室的房门,手指颤抖着指向我的脸,“不是说只要有大事就能看到你吗?昨天为什么没有看到你?”

02 身在名利场

第一次听“名人”分享作为名人的特殊经历。被自杀啦,求合照签名啦,获得各种荣誉啦。这时要如何对待这样的“名”,内心的转变可能会决定未来的发展。而团队中要大胆发言还是附和,如何做一个既得利益者也会小启发一下我,比如在组会上更加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社团里是否给新人让了一些利。

03 让敏感的不再敏感

主要描述媒体在敏感事件面前选择公开,而不是遮掩。公开面对敏感事件会让事件变得不再敏感。不过他之前报道悉尼奥运会,我去悉尼的时候其实没想到2000年奥运会是在悉尼举行…而法XX,只在香港的时候遇到过。挺意外原来有些人只是把闹事儿做为职业,因为扮演一天的“法XX”爱好者有不少的经济回报。
“脱敏,是一个时代进步的清晰痕迹,然而脱敏并不意味着就此麻木起来,什么都无所谓,放弃原则。”

04 中国病了

讲SARS在中国的发展传播过程,之前在柴静的《看见》里了解了一些,白岩松的是全局的描述,柴静的更多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加细节带入更多个人情感。
我想,有时候我们经历着一些事儿,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多年以后,我们看到一些人对这些事的见解,才意识到自己当时经历着的是如此不平凡的事件。也是自己知识不足、智慧不够,无法对事件的影响与意义有着足够的认识,所以也是后知后觉。

05 我们都是灾民

四川汶川地震,当时学校里也组织默哀,记得自己负责去每天播广播,把眼保健操改成默哀。自己也很严肃的默哀,但其实我对汶川地震并没有概念。白岩松从一个成年人、媒体人的角度,对汶川地震的关注、参与,也算是弥补我这部分了解的空白。刚刚下了《生死不离》听:

无论你在哪里 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生命是命题
无论你在哪里 我都要找到你
手拉着手 生死不离

06 与泪水相关的故事

申奥成功的时刻我也是没有印象的,似乎小学课本上有一篇申奥的文章。看书的时候,我常常觉得自己不爱国,不是说我讨厌这个国家,而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爱国、什么样是爱国。我也无法理解那些在中国梦演讲、清华特等奖答辩中,把个人升华到国家、说自己多么爱国是怎样一种表现。他们真的明白什么是爱国?总之我没有概念。不过看白岩松的书,我觉得他应该是真爱国的,爱国和社会责任感不同,因为国家和社会不同。再想起暑假在澳大利亚和Cassy聊天,抱怨中国种种不好,顿时觉得不好。当时整天想着细软跑,国内食品不安全、空气不好、大多数人追求事业、大家都活的好累。下次出国也许不会这般表现出自己不喜欢这个国家吧。

07 古老中国的成人礼

白岩松把北京奥运会作为古老中国的成人礼,“低调的爱国主义与高调的爱情主义”,“郎平赢球与刘翔退赛是两堂不错的公开课”,“媒体多了人性关怀,少了金牌崇拜”,“经济归经济,政治归政治,奥运归奥运”这些也许我们没看出来的变化,我觉得很好,希望能够延续!就好比他认为要如何报道奥运:
“体育不只是竞技,更是人,是情感。奥运赛场,之所以让人牵肠挂肚,是因为这里有人,有情感,是人与人的较量,是运动员情感的世界,更是体育迷在观看比赛时的情感变迁。所以,抓住人,释放情感,与观众共鸣共振,错不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人神化,然后给他们过多的期望和要求,这样自然容易失望。把人、事儿都以平常心对待,就会少很多失望、恐慌、紧张,多一些理解、坦然、快乐。

08 十年“球事儿”

“我不看球,不玩游戏,不看电影,不听歌,不看小说…” 高中的时候差不多这样吧,现在看电影了,希望以后还能听歌、玩游戏。不看球所以不理解球迷的情感。

09 三进台湾 | 10 靖国神社与垃圾分类 | 11 美国,美吗?

这是“岩松看台湾”、“岩松看日本”、“岩松看美国”系列节目的制作过程。突然想到自己出国玩耍,是不是也可以去采访一些当地的人、录一些视频、搞一些报道。暑假去澳大利亚是写英文博客,寒假去巴厘岛可以考虑写英文博客和中文报道。发到优酷和微博都可以,搞一个“静宁看巴厘岛”微信公众号也不是不可以。或者像最近流行的一些“创益”旅行一样,策划一些调研,用一个月时间最终完成一件事儿,也很不错。
当然,这三张通过白岩松的经历了解了台湾、日本、美国的一些情况。以及跨国合作一般需要与对方的媒体合作,以及获得双方的政治支持。

12 感动,有没有用?

我原来是不喜欢“感动中国”的,自己看的也不多,也许也看哭过。但后来觉得他们老是挑一些极端的例子,也许自己比较讨厌那种夸张的孝、过分的勤,比如某个孩子每天辛辛苦苦照顾残疾的父母十几年,多么多美惨。这样的感动中国例子我是比较讨厌的,为什么他们那么惨社会没有帮助,而反而以孩子的孝顺作为大众的泪点。这里除了感动难道不应该有愤怒吗?也是是因为自己不能感同身受,因为自己做不到,所以我是无法理解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总觉得离自己很远。
不过看完这章,也许应该改变一下这刻板印象,有机会再重新看看。没想到这个节目的创意来自陈虻,而它的制作过程在中央电视台又那么的独特。

13 我也是“80”后

看完这章,心中无比羡慕白岩松”80后”的大学生活。感觉他们好轻松啊,好丰富啊,好多乐趣。而我们,似乎大学就在忙忙忙,身边的学生玩的也少、做作业的时间占去太多了吧?!而且感觉没有那种活力,年轻人的折腾劲,很是沮丧。
听到白岩松是这样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我听说广播学院有时间看闲书,考试容易过,顿时觉得是天堂,于是报考“,也是不禁哈哈大笑。

14 成长的营养:好听的好看的

白岩松分享了成长过程中影响他的书、电影、音乐,也是选择部分记录下来,有时间自己看看。

15 谁,影响并且改变着我?

也许自己赶着看完这本书,也许白岩松结尾篇章写的就是草率,觉得后面两张不如前面的精彩。

相比柴静的《看见》,对每个采访更加详细的描述。而白岩松《幸福了吗》描述的几乎都是中国的大事,我不了解但都是听过的。

越看书,越发觉自己懂的太少。

PS:原来在网上下载了此书的pdf扫描版,快看完的时候发现kindle商店才几块钱。。真后悔没早点买!

买衣服如何看尺寸

继双十一疯狂剁手后,领快递便是每天最烦人的事情。吃晚饭的时候,顺丰居然让我去取快递,可见双十一的确物流压力很大。拿到优衣库的白色运动开衫,却发现自己买的是L。为什么呢,看到160/88A/L才想起来。原来当时有两个选择,160/84A/M和160/88A/L,考虑到自己身高164cm,平时买的都是165/M的衣服,就选了大的。果然,穿上之后袖子和肩宽都还好,胸部和腰部太宽松了!

服装尺码是个坑

由于双十一抢购比较冲动,而且自己其实也不记得自己的身材尺寸,只记得我都穿M,而boj上衣穿M裤子穿L的…而且平时自己大都是去实体店买衣服,毕竟之前网购衣服少有成功的。于是打算测测身材尺寸,要测哪些数据呢?去服装尺码信息里面找吧。发现,服装尺码这真是一个大坑。

(1)不同的品牌的尺码都不一样

比如茵曼的一件毛衣,只有S,M,L,XL之分;而优衣库的衣服155/80A/S算是详细的。我猜也许越大的品牌,衣服尺码信息会越详细吧。也许与面对的群体有关,国际品牌国内外的尺寸不可能是相同的。

还有,比如优衣库上衣:从165/84A/S开始,而GAP从170/84A/XXS开始,所以GAP的XXS比优衣库的S还小。GAP的S是175/92A/S,而优衣库是170/92A/M,所以GAP的S比优衣库的M还大…于是觉得自己双十一买的10件衣服(3件买完就打算退款)75%是需要退换的…以后还是把自己的身材尺寸记清楚再买衣服。

(2)同一品牌标准也不统一

看了优衣库裤子的尺寸后,发觉更不靠谱。我买的三条优衣库裤子居然有3套不同的尺寸标准:170/95/M,170/80A/M,79(170/78A),完全看不懂这里的95,80A,79,78A表示什么。

(3)网上信息缺乏、混乱

于是上网搜衣服尺码的信息,有的说到中国服装尺码标准(国标),却除了名称也找不到更多的信息(比如百科词条)。大家的解释又不统一,所以到现在还看不懂这些尺寸数据。有一说法,衣服尺码165/84A/S,这里84是指胸围(上胸围还是下胸围呢?),而A是指胸腰差(而不是罩杯QAQ)。但是也没找到关于胸腰差的标准尺寸表示。

  1. 特别申明:我买的10件衣服里,7件是给男票买的,3件才是自己的。因为给男票买的衣服不需要自己付钱…

如何测量身材

考虑到服装尺寸如此不靠谱,光看S,M,L很容易就买坑。所以还是乖乖量好自己身材的尺寸并且铭记于心,每次对照衣服后面的尺寸信息来选择吧!那么,如何测量身材的尺寸呢?

一般服装详细信息里会说到,以净体尺寸为准。我找到一个非常好的测量教程:淨體尺寸的測量方法

看完吓尿了,原来体型的测量不能自己测啊,需要他人帮忙测。真是非常地讲究,讲义也非常详细,强烈推荐。之后还看到一个,服装尺码指南的贴子,再挖下去就要理解不能了,太复杂了。不过核心思想是:

為了選擇適合您的尺碼,正確測量您自身的淨尺寸和知曉商品的成衣尺寸極為重要。

 

关于尺码的疑惑

于是到最后还是有很多服装尺码的问题没有解决,虽然知道牢记身材尺寸可以解决问题。但还是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也许之后看看这方面的书籍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1. 上衣尺码表示160/84A/M中,胸围84是上胸围还是下胸围?A是不是胸腰差?胸腰差的标准表示是什么?(比如A:12~16cm)
  2. 裤子尺码表示170/95/M,170/80A/M,79(170/78A)中,95,80A,79,78A分别表示什么?
  3. 国内服装主要是遵守服装尺码国标吗?国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 服装尺码表示160/84A/M中,M是表示中号还是偏瘦,M是对160/84A的粗糙描述(中等大小),还是对160/84A的补充(身材正常,因为160的人可能身材偏瘦)

这真不是一个衣服凭身高买的世界…总之买衣服的经验还是靠积累,也需要积极学习。

开脑洞:服装自动搭配软件

在记录多件衣服尺码对照的过程中,突然想到可以搞一个服装自动搭配软件。把自己所有的衣服裤子鞋子款式颜色尺码信息都录入到个人服装数据库,然后根据一定的算法,每天自动生成推荐的服装搭配。这样就不需要每天思考穿什么而浪费时间了!至于一定的算法,是基于个人穿衣风格、喜好颜色,系统里还可以有现成的穿衣风格可以供选则。还可以基于特定场合,比如婚礼、聚会、会议、约会、运动等等。

从《看见》里看见

这是《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的一次作业,一篇读书笔记。因为自己这学期也没看几本书…就写了开学初看的《看见》。

从《看见》里看见

向你推荐一本书,柴静的《看见》!

这本书我看了两个多月,一方面书的确很厚;另一方面,这本记录十年经历和成长的书,我得慢慢看。看完一个月后的现在,书里的很多内容我都忘了,甚至看标题也不知道这一章讲什么。但我觉得,这本书给我影响是深远的,它——是一个起点。

《看见》,第一次让我走进新闻工作者,了解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理想,他们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