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February 2016

写给中学生的自己

个人介绍:张静宁,毕业于宁德一中,现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大二。曾是“MOOC进中学”项目的发起人。

东北育才学校的伙伴们,你们好!很高兴看到你们的中学学习生活如此丰富多彩。你们很幸运,拥有这样的学习环境,你们也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 —— 认真的去做每一件事情。写这篇文章让我觉得很为难,你们的能力和学识、兴趣和态度都很不错,甚至让我感到惭愧。在这里我分享一些大学以来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希望能对你们有些帮助,也希望能告诉高中时的自己。

首先,弄清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很重要。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从小学到高中一直以课内学业为主,学校教什么就学什么并且努力做好,我忽略了对自己兴趣的探索。高中自己做物理竞赛,并且因此进入中科大。高三下学期开始接触MOOC,学习了一些编程和人文方面的课程,后又成立Crash Course字幕组,去果壳网MOOC学院实习,发起“MOOC进中学”项目,活跃于Linux用户协会(社团),开发“USTC评课社区”网站。这一系列经历让我怀疑对物理的兴趣,因此大一下学期我选了计算机学院的课程。后来又因为在计算机学院的学习不是很顺利,大二上学期又转到了科技传播系学习。最后,因为一次偶然的事件,我遇到了一个物理教授,他很大程度的改变了我,现在,我又回到了物理学院(晕!)。我常常想自己是不是走了一个大弯路又回到了原点,的确大学这一年半,自己因为没搞清楚主次“浪费”了很多时间。

因此,希望你们在中学时期,能够多花些时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与能力所在,这样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能够不那么迷茫。关于选专业,我实在是个反面教材,但还是希望你们能在中学先了解自己的兴趣,再花些时间了解各个学科、各个专业,了解目前社会上的各个行业。选大学以及大学所在城市也很重要,你们也可以多了解中国历史、地理(出国党划掉),各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文化、气候、交通,每个大学的实力和风格。 这些不需要你们花太多精力,但应该是你们在中学阶段应该做好的准备,而不能仅限于高考后填报志愿一时的手忙脚乱。其中最主要也是最难的还是对自己的定位。

其次,大学是MOOC学习不能取代的。

高中的时候,我常常不满于学校的应试教育,一接触MOOC后便热衷起来。向同学、老师、家人推荐MOOC,在网上发适合高中生的MOOC学习资源,在学校组织MOOC推介会,这也是我后来发起“MOOC进中学”的基础。但进入大学以后,我发现传统大学课堂也不如MOOC,枯燥、冗长、低效,一度十分失望。今天早上和珠溪中学的韦亮老师交流,一致认为我现在不应该花时间去学MOOC。我认为,中学的时候学MOOC是好的,那时候主要是基础的、广泛的学习,多接触各个学科,尝试各种各样的东西。可以通过MOOC的学习,丰富学识、增加能力、拓宽视野。而大学,是一个专业化的学习,学习的领域缩小,更加深入。这时往往需要一系列的课程,专业的训练。大学生当然可以学习MOOC,如果他在完成专业训练外仍然学有余力的话,不妨增加一些兴趣上的学习。MOOC更适合作为终身学习的方式,带领你感受、进入一个学科,而深入一个学科还是要进一步的学习。

说来可笑,高中的时候我抱有这种疑问“MOOC那么好,为什么还要上大学?”现在意识到,不仅仅是大学的训练更加专业,而且大学能够提供你的远远不只是课程。还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可以给你学业或者是人生选择上的指导;还有那么多优秀的同学,可以同你交流、一起成长。因此,中学阶段努力学习,哪怕是应试层面上的努力为了上更好的大学,现在看来也是值得的。大学能够让你上更高的一个层次,给你的人生更多的机会与可能。

第三,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

大学和高中的衔接,哪些东西应该保留,哪些应该放弃,哪些应该改变。有一种观点,认为高中勤奋刻苦,上大学以后就可以轻松了。我希望你们和我一样觉得这个观点荒唐可笑。相反我认为,大学是一个人在他专业领域上学习的开始,应该更加专注与努力。我在大学过去的一年半里,参与了很多活动与项目,而花在学业上的精力远远不够。我现在十分后悔,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才能把之前漏掉的东西补回来。我发现很多好的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我中学的某个阶段是有的。只是后来我放弃了,现在我又要重新拾起。因此,希望你们在中学就能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并且一直保持。至于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这是可以培养,一直改进的。希望你们能把学过的知识用起来,把过去的知识忘了真可惜(虽然似乎总会忘掉一些东西),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延续良好的学习态度、能力、方法。不要把大学和中学割裂开来,同样不要把中学和小学割裂开来,把大学和毕业后的学习割裂开来。在学习上,能够一直有积累和进步。

第四,关于生活方式上的建议,坚持阅读和运动。

阅读能够让人更加智慧,这在人的成长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让你突破环境带来的视野的局限,让你明白更多、了解更多。坚持阅读思考,远离肤浅。同样,跑步(或者其他运动方式?)也是对生活有益的调节,远远不止于锻炼身体。能够让你更加精力充沛,更加头脑清醒。阅读和长跑,都能从精神层面重塑一个人。

以上是我想要与你们分享的一些想法,当然不可避免的有我个人视角的局限性,比如我在中科大这样一个理工科大学,我学物理学便也仅从理科学习的角度出发。因此,希望你们能够评判性的看待这些建议,能够从我的经历和想法中得到一些收获。

我十分称赞你们现在进行的数位学习,你们的能力很棒,学习态度也很好,希望你们能够坚持这样的学习热情,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与美的体验。

离家感悟

学生票没有如期取出

今天,就要离开家回学校了。早上,父母开车送我去火车站,原打算等我从人工窗口取完票他们就走,因此爸爸的车只停在了路边。

结果,没想到学生证后面贴的磁条出了问题,学生票取不出,只能重新买票。我妈很快的掏钱付款,买到了12:13福州去合肥的票。宁德去福州的票却买不到了。

我妈着急着去上班,就先打车回去了。实在买不到票就只能让我爸开车送我去福州了。我们离开售票厅又把行李拿到车上,心想买不到票,肚子疼我就去了洗手间。回来他非常着急的说,“刚刚有票了,我钱已经放在那里了,你快去取,最右的窗口”,又骂了几句刚刚车被交警罚款了。慌慌张张地拿着身份证取到票,和我爸一起拿着行李冲进去,总算赶上8:58的车。

到车上想了想,遇到这种突发事件,父母还是比我沉着,处理得还是挺好的。

初中同学聚

昨天晚上,约了初中的小伙伴聚聚。由于其中一个同学有打寒假工,我们等到她下班了才一起去吃夜宵。席间,大家非常激烈地吐槽大学上学遇到的种种。比如宿舍关系,学校抓到课,做兼职的吐槽各种奇葩的顾客,奖学金只有乖学生才能拿到,还有两个小伙伴去部队了。我大概说的不多,挺开心的听他们讨论,我发现他们有时非常大声的说话,那一本正经议论的样子还挺好玩的。

虽然一年没有联系,但和他们一起还是挺放松的。大概是自己平时生活太缺少欢乐了。而且从他们的聊天中,还发现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问题。比如,有去麦当劳、华莱士打零工的同学,吐槽一些奇葩顾客,感觉自己也是挺麻烦的一个人。回家几天,对家里的很多东西不满,整天吐槽抱怨。

大概每次和他们聚,都会觉得他们在生活上比我成熟,比如一个同学带我们去吃大排档,我肯定不会知道那家店,我也不擅长和店员打交道。他们也比我更加体谅家人吧。有一种我在学校里呆久了,有点读书人的呆板,做家务也笨手笨脚。

不快乐的春节

总的来说,春节回家自己不是很快乐。根本原因还是压力太大了。带了很多书回家,有很多活要完成,与此同时,又觉得回家了应该出去走走,见见朋友。

所以,我常常不知道我应该干什么。而我在看书时,各种噪音也搞得我很烦,尤其是家里隔音效果很差。回老家几天,白天,家里的小孩子整天哭吵闹,晚上,家人客厅打麻将;回宁德以后,亲戚来了,我爸大声吹牛皮。我都很生气。

之前说到,寒假回家让我觉得是去作客,让我觉得格格不入。其实是重新记起以前的生活,想起来当初为什么觉得上大学很重要的一点是能离开家。由于学校成长环境的不同,如今我的观点、生活方式和父母相差越来越大。新旧观念的碰撞比以前更加强烈。初中到宁德读书以后,开始看不上农村,不愿意回去,觉得农村很落后,农村人都没文化。而从合肥回宁德以后,也觉得这个城市很落后,也不愿意回去,至少回来的时候心想以后断然是不会留在这里工作、生活的。

学校里呆久了,就忘记了家里的那些不好。回到家以后,重新认识了这些问题,又要花一些时间去接受。从高中起,就常常想过改变父母,让他们也看看书,多一些精神文化上的生活。而不是把时间用来打麻将、看电视剧。但直到现在,我爸还是非常抵制看书,纵然我和他强调了非常多次,他始终没有拿出一本书来装装样子。他还会说一些让我讨厌的话,比如开玩笑说我什么时候生个孩子给他抱抱;要不要来打麻将;必须先订婚才能带男朋友回家过年/或者去男朋友家过年。我觉得他是真想早点抱孙子,尤其是他的所有哥哥姐姐都当爷爷奶奶,而且孩子满地跑。而他说,不订婚把男朋友带回家很丢脸,但我觉得本科就订婚才丢脸吧?为什么把脸看那么重?而不是把订婚、结婚看成非常重要,需要谨慎考虑的事情。

昨天晚上,想到带回来的书、作业很多都没看,也是很紧张。回学校,又要开始努力地学习。回家让我觉得,其实我还是喜欢学校的学习生活,每天按时自习,运动,自主的生活,还是足够充实而有追求。回家这几天嘛?休息足了,也吃的不错,就是书看的不多,玩的也不是很多,并没有很努力去生活,毕竟是放松嘛。

22岁了,不知道自己的心理年龄、行为举止是否能和这个年龄相符。有些方面,的确是越早进入“社会”,越早面对生活的压力越早成熟。读书让人有更高的追求,和对社会更加理想主义的期待。但也许自己对过去的环境,要求太苛刻,而不够理解父母。至少他们还是支持我的追求。

大过年的,他们打打麻将、放放鞭炮、贴贴春联、看看春晚、走走亲戚,也没什么不好的吧?

而我自己呢?爬爬山,看看书,吃吃饭,逛逛街也还好吧。

究竟为什么这么较劲呢?为什么这么不快乐呢?目标还没有达到,水平还很低,学业上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下学期的课任务很艰巨啊!

回家杂谈

寒假留校的生活

在学校留到2月4日,终于盼来了回家的日子。

要知道寒假呆在学校生活绝对不好过。冷冷清清的,食堂没几个窗口开着了,却莫名其妙的每次饭点去吃饭都要排队,经常排到自己面前只有两三个菜,饮食条件真是差极了。想叫个外卖,连自己平时常吃的几家外卖店也陆续休息了。剁手买的东西也得年后才能发货。寝室楼里没剩下几个女生,宿舍里的暖气片虽然还温热,但实在是效果不怎么样。尤其是每天早上、下午去实验室,更是十分艰难的从被窝里爬出来,把自己裹上好几层,笨手笨脚的走去。连实验室里都没什么人了。师兄和老师都去旅游了,男票也回家了,更可恶的是他们这些出去玩的,整天给我发一些美食美景的图片,还能让我好好学习吗??

其实我1月14日就放寒假了,硬是在学校留了20天,一开始还好,舍友们22号左右走光了,还享受了一段时间“独占”寝室的生活。到了2月1日,健身房的操课也停了,就出现了上一段描述的情况。对了,1月31日下了一场大雪,高兴了一天,冷了一周。2月2日自己重感冒,更是可怜兮兮的样子。总之我再也不想2月以后还留在学校,我讨厌冬天,讨厌寒冷,讨厌留在学校寂寞的生活。

回家,还是想象中比较美好

下午特别生气,一方面是早上给我妹妹搞VPN,搞了三个多小时,尼玛APP Store中国区下载不到 OpenVPN connect,而把Apple ID改成美国区,却要一堆美国信用卡、地址、手机信息,最后因为我们的信用卡是中国的还是没搞成(最后就用PPTP了)。而她电脑上装OpenVPN几分钟就搞定了,却无法翻墙,把电脑上360全家桶卸载重启以后,问题就解决了。。。

生气的是,我觉得我回来以后看到,父母家人都在为过年而瞎忙着:比如给亲朋好友送礼,给大小领导送礼,贴春联/挂灯笼,洗洗刷刷到处做卫生。

每次回家都会有失落感,回家不出一天就觉得还好自己不用在家里呆太久,觉得以后自己不回家过年了,让父母去自己住的地方过年吧。唉!家里,村里,这个城市,距离上一次回来,都是没多大改变。

唯一让我感到开心的就是和我妹妹交流了,似乎我觉得其他人都没办法改变了:比如我爷爷在家里贴了两大张毛泽东、习近平的图;我父母忙着生活中的琐事依旧不看书不看电影…我妹妹还小,我每次回来给她说一些自己的新认识:比如龙应台的书、中国的网络审查、kindle之类的。希望对她有帮助。

下午从宁德回乡下老家到时候,看到堂哥堂姐满地跑的孩子,也是很感叹。他们家里好多小屁孩,而文化不高的他们,已经开始了赚钱、养娃的生活。我觉得我和这里格格不入。

我生气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在家里住不惯,觉得还不如学校寝室住了舒服:昨天洗澡洗着洗着没热水了、床铺太大天气太冷,我不知道生活用品都在哪,总之在这里生活似乎不能自己做主。我觉得房子太大,东西太乱,空间利用非常不合理,抽屉里一堆杂货也找不到我要用的东西。还不如我寝室空间虽小,但整理的很清楚,需要的东西都用,几秒钟内就能拿出来。大概就是回家,是回到父母居住的地方,毕竟是很陌生的,毕竟自己不是这里生活的主人。

农村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空间大,什么都比较粗放,而我们现在以及未来的生活,虽然空间小一些,但什么都精致一些。总之,还是自己的地方生活着比较舒服,而现在,我长期经营地方,也就是我的寝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