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严肃的生活,20岁的波动

在20岁生日前后,我决定转回物理学院。

要不是这个改变,我今天已经在巴厘岛玩耍了。

先说一下行为上的改变吧!

行为上的改变

从12月2日加入吴明卫实验室以后,当然我不参与实验室的具体工作,我只是在实验室里学习。按照实验室工作时间, 每周工作6天,只有周五晚上、周六早上、周日下午可以休息三个半天。每天工作10个小时,早上8:00-11:20,下午1:30-5:00,晚上7:30-10:30,下午5:00-7:30还可以去跑个步,吃个饭,洗个澡,然后再去实验室。

这是为什么我昨天晚上觉得自己像泄气的皮球(因为周日到周五都比较忙,雷厉风行而很需要动力的),什么都慢悠悠、懒洋洋的躺在床上,为什么我今天早上可以睡到这么晚,并且现在有时间在这里写博客的原因。

一周放假一天,寒假暑假各放假两周。我作为本科低年级学生,加上之前两个学期去计院、科技传播系晃荡,缓修了很多物理课,再加上大学以来自己实在是没有在学习上花足够的时间和心思,现在要补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的寒假只有一周。

2月5日回家,2月11日回学校,其余的时间就留校去实验室学习。为此,我无奈取消巴厘岛玩耍的计划,原来订的廉价机票不能退、改签成本很高,只好浪费了。为此,我从12月到现在,退出了全媒体中心、科技传播系谢栋实验室、学车估摸着之后也不会有时间学就申请退学退费了、原先找好的科普中心实习也放弃了、也不怎么给LUG干活了(突然想起来那时我还报名了打豆豆家教平台,结果没时间去做家教)。

从12月开始,主要是在看:菲赫尔金哥尔茨的微积分学教程(一)(二)、伯克利力学教程(英文版)、刷吉米多维奇。12月几乎没怎么去上课,天天呆在实验室,当然还花了些时间准备期末考、参加期末考试。不过现在看来,似乎做的事情也不多?

思想上的冲击

说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次改变吧?只能说纯属偶然,因为“贺卫方中科大讲座取消事件”认识了吴明卫老师,再之后多次与他交谈的过程中,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可以说三观坍塌,看待之前很多事情的角度都变了。认识到自己看的书太少,对过去的历史了解太少。觉得自己之前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学习技能;而我现在觉得自己思想上缺乏的更多,应该把时间花在使思想更加成熟上面。觉得自己一直以来都太肤浅了,过去想通过尝试新事物来增加对世界的理解,现在觉得实践是很有局限性的,尤其是当你思想比较简单的时候,你所做的很多实践并不能扩充你对世界的认识。相反,阅读是极好的方式,通过书籍了解人类的历史文明、社会文化。相比来说应该是更加高效的方式。

思想受冲击的一些炸弹:

我把科技传播系的学习等同于做一堆实践,比如学习PS、PPT、信息图、网页设计等技能,做网站、策划、NGO20MAP等项目,去科普中心、创客空间实习等等。通过一个学期科技传播系的学习,我觉得他们系的课程很水,所教的技能对于我们本科毕业进入职场很有帮助。

之前我是不打算读研究生的,想着本科毕业就去互联网公司工作吧,前端、产品经理都可以,所以就在那学一些设计、写代码、做项目之类的。现在觉得本科去工作还太早了,尤其是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还那么有限的情况下。我不能说自己现在的思想就成熟了,应该还是比较天真,而且不稳定。既然决定学技术不是最重要的,那么就放弃科技传播系了,反正他们系也没有花很大力气在做科技传播。

回物院不是必然的选择,但也许是目前比较好的选择。前一段时间,思想上的冲击带来的压力比较大,比如我放弃了一直以来我认为的“世界是美好的”,放弃了空间上写的“世界很大只要内心足够勇敢”,这些简单的想法。当我开始认识到世界是很复杂的,政治是很肮脏的,历史是血淋淋的,有时候不愿意去接受这样黑暗的事实。

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也有改变。过去我认为,人不一定要在一个领域做到专业,比如我挺向往 Cassy 从26岁开始,一直在全世界各地做志愿者,换不同的工作,不停的学习新的技能和体验新的生活方式。曾想过大学毕业以后也不要去找工作,去各国旅行,打工几个月再旅行几个月这种,因为国外的时薪比国内高很多,比如悉尼一个小时一般在20澳元,也就是100人民币左右。使的 Working Holiday 成为了可能。过去我把生活看的太简单,觉得很 easy。现在觉得没有那容易,甚至有过“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的感悟。

有些话,有些改变的因素,不能全说。但的确和政治有脱不开的关系,从分不清什么是左、什么是右,开始变的比较右(国内)。这次思想上的冲击,让我觉得自己需要丰富思想涵养,只有多阅读、多思考,才能让以后不再那么容易受到冲击,不再那么轻易摇摆。

理想主义?过去被我抛弃的东西,当我决定从转回科技传播系的时候,有以下几条原因(见博文《转专业风波与未来规划》

为什么放弃物理:

  1. 自己对物理应该没那么感兴趣
  2. 我怕我学物理还要刷很多题
  3. 不再认为搞科研是“神圣的”、“伟大的”,这不能成为你从事它的原因
  4. 科研离生活太遥远了

“兴趣”永远是我的痛点,不要问我“你对物理还感兴趣吗?”、“你的兴趣是什么?”,我不知道“兴趣”是什么,我不知道这个词什么意思。有一个想法,当你做什么做不好时,你往往会对这件事不感兴趣,而你的兴趣往往在你能胜任的许多工作之中。兴趣,大概是做的时候能够感到乐趣吧?

之前我觉得自己变得现实,放弃远大的理想,追求提高生活品质。比如首要的一点是经济独立,找实习啊什么的。现在觉得,思想独立更加重要。经济独立、谋生、养活自己始终是比较容易的。生活很困难、生活很容易,看你的追求是什么。较低的追求总是较容易实现,要活的很开心 只要不是特殊时期(如战乱)还是很容易的。

通过和吴明卫老师交流,很多我之前的观点被他的新观点取代。比如,他认为每个人都应在追求在专业领域上有所作为。他说一个人的专业,不仅可以让你安身立命,而且可以使你发掘自己的潜能,把你带到更高的高度。

总觉得为什么回物理学院,解释还是比较牵强。简单的回答,选择一种严肃的生活方式,物理学院的学习能够让人静下来思考、专心的做学问。

这次再转专业,其实自己很不好意思,因为当初自己转到科技传播系的时候也是热情满满,一副不会再改变的样子,甚至大二上学期多次觉得这是正确的选择。这次改变来的很偶然,如果没有贺卫方事件,没有我多管闲事发微博,没有吴老师找我交流,这个改变就不会发生吧?所以,人生选择上,往往很偶然。特别是在自己糊里糊涂的时候(吴明卫这么说我的)。

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最近有时会觉得,2014年、2015年,自己走了两年的弯路,也觉得大学以来自己没有好好学习,而感到愧疚。记得上大学的时候,父母总爱用“求学”这个词,而我自己内心是不认同的,我觉得自己只是到大学中去生活,看中的是离开家庭、独立生活。我把生活看的比学习重要。而最近,开始有了一些做学生的感觉。对,过去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读大学,现在认为就是要学习专业的知识啊,在一个领域开始深入学习,当然相比研究生阶段,现在只是打基础。

未来的生活,我希望以三方面为主:

  1. 专业领域的学习
  2. 阅读
  3. 运动和旅行

希望生活中能多一些时间思考,能够严肃的生活,变成一个更智慧的人。

  • 2015年11月19日 我发了贺卫方讲座取消的微博
  • 2015年11月25日 第一次和吴老师面谈
  • 2015年12月02日 加入吴老师的实验室,打算转回物理学院
  • 2015年12月06日 我20岁生日

==============================================================

其实上面所写的,很多地方是有漏洞的,并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我觉得这篇文章结构也很混乱啊,毕竟只花了两个小时写的博客质量能怎么样嘛!)主要是想告诉朋友们我最近的变化,而不是想卖价值观。我不想去影响别人,我也没有能力影响别人。

2016年,希望自己更努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